碎石土:粒径>2mm的颗粒占总质量≥50%的土。
砂土:粒径>2mm的颗粒占总质量<50%、粒径>0.075mm的颗粒占总质量≥50%的土。
粉土:粒径>0.075mm的颗粒占总质量<50%且Ip≤10的土。
黏土:Ip>10的土,10<Ip≤17的为粉质黏土,Ip>17的为黏土。
粘性土的主要指标:
同一种粘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
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Wp;
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WL。
土的塑限和液限都可通过试验得到。
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可以根据土的塑限和液限通过计算求得:
塑性指数Ip=液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
液性指数IL=(土的天然含水量 – 塑限含水量)÷塑性指数。
根据塑性指数可以对粘性土进行分类;
根据液性指数可以判断土物理状态,土的液性指数越小,土越硬,如下:
液性指数IL的范围土的软硬状态
IL≤0,坚硬
0<IL≤0.25,硬塑
0.25<IL≤0.75,可塑
0.75<IL≤1,软塑
IL>1,流塑
塑性指数: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愈大,土的可塑性愈好。这个范围称为塑性指数 Ip:
塑性指数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粘性土进行分类。因此,能通过液限和塑性指数来区分软土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二者决定了粘性土分类标准的塑性指数。经验方法不好讲,粘性土的问题很复杂,还是实验室测定准确些。
砂土、碎石土等称为无粘性土。
Ip>10 的土为粘性土
Ip>17 为粘土,10<Ip≤17 为粉质粘土
Ip≤10 的粉土
当塑性指数小于等于3时,为砂土,当大于3时,一般认为是粘土。
粉土就是过去的轻亚粘土,亚黏土是公路,桥梁的规范上规定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粉质粘土。
粉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 10 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粘性土
土质学中指具有粘性联结的松软土,具有可塑膨胀收缩等特性。其力学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弱。一般按所含粒径小于,0.005mm 的粘土颗粒多少可分为三类:①粘土,其粘土颗粒含量大于 30%,塑性指数大于 17;
②亚粘土,其粘土颗粒含量在 10%-30%之间,塑性指数为 10-17;
③轻亚粘土(也叫亚砂土),其粘土颗粒含量在 3%-10%之间
砂土:土质学中指颗粒间缺少黏聚力的松软土。主要由直径在 0.05-2mm 之间的颗粒组成,不具有粘着性及塑性,但透水性较强。按颗粒大小常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及粉砂。砂土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地基,透水性好,易于密压;但在水头及动荷载的作用下,可能发生管涌及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砂土 #碎石土 #粉土 #黏土